广东省残疾人康复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讲堂 > 残疾预防知识

智力残疾预防相关知识

信息来源:智障康复部 时间:2023-06-26 编辑:冯景昌 作者:智障康复部
字体: [大] [中] [小]

一、导致智力残疾的因素有哪些?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将导致智力残疾的因素划分为以下八类:

①遗传(染色体异常和畸变、先天性代谢异常)。

②发育障碍(胎儿和新生儿窒息、早产、低体重和过期产、发育畸形、营养不良)。

③疾病(感染性脑疾病、脑血管病、物质代谢、营养疾患、内分泌障碍、惊厥性疾病、精神病)。

④创伤或意外伤害(母孕期外伤及物理伤害、产伤、工伤、交通事故、其他外伤)。

⑤中毒与过敏反应。

⑥不良文化因素(文化剥夺、教养不当、感觉器官剥夺)。

⑦其他。

⑧原因不明。
     在已知导致智力残疾的因素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非传染性疾病致残、遗传性致残和发育缺陷非遗传性致残。应当注意的是,智力残疾往往不是单一因素导致的,而是多重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


二、不同年龄人群智力残疾的致残因素有何特点?

      对于智力残疾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先天性残疾(包括遗传性残疾和发育缺陷非遗传性残疾)所占的比例逐渐下降,而后天获得性残疾所占的比例逐渐上升。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数据表明:

①0~14岁组智力残疾中,遗传因素占致残原因的12.46%,早产、低出生体重及母孕期伤害等先天因素占32.34%。

②15~59岁组智力残疾中,脑疾病占1/4,遗传因素占15.15%。

③60岁以上智力残疾的主要致残原因为脑疾病,占56.87%。


三、造成儿童智力残疾的常见遗传性疾病有哪些? 
      造成儿童智力残疾的遗传性疾病主要有唐氏综合征(Down综合征,又称先天愚型)、脆性X综合征和苯丙酮尿症等。
①唐氏综合征为常染色体结构畸变所致,是小儿染色体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发生率约1/(600~800),母亲年龄愈大,发病率愈高。患儿一出生就呈现出眼距宽,鼻梁低平,眼裂小,眼外侧上斜等特殊面容。
②脆性X综合征发病率仅次于唐氏综合征,是体内X染色体形成过程中突变导致的,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智力损伤的程度也较女性为重。

③苯丙酮尿症则是一种先天性氨基酸代谢病,是因为苯丙氨酸代谢障碍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本病为少数几种可治性遗传性代谢病之一。


四、预防儿童智力残疾有哪些措施?
      预防儿童智力残疾的措施有:

①开展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减少遗传性代谢病和染色体异常等疾病的发生。

②加强孕期保健,注意孕期营养均衡。避免接触有害化学物质和放射线,戒烟酒,避免服用致畸药品。做好产前检查,预防孕期感染和妊娠并发症,避免病理分娩(剖宫产、产钳助产等)。

③加强宣传教育,提倡优生优育,避免近亲结婚和高龄妊娠。

④做好儿童保健,注意婴幼儿营养均衡。预防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避免脑外伤。

⑤出生后尽早发现苯丙酮尿症等先天代谢性疾病,立即开始相应的治疗,预防继发智力残疾。

⑥不良文化因素导致的儿童智力残疾的预防措施较为复杂,需要社会、家庭和教育系统通力合作,共同为儿童建立安全、健康、具有适宜刺激的成长环境。


五、早期发现智力残疾儿童应重点关注哪些人群?
       应该重点关注两类人群:

(1)一类是具有智力残疾高危因素的母婴群体。

     ①妊娠前后有病毒感染史、夫妻一方年龄较大、有习惯性流产史、早产或死胎史及智力残疾家族史的孕妇。

     ②母亲有妊娠合并症、病理分娩过程,及早产、过期产和窒息等围产期高危因素的新生儿。

(2)另一类是具有智力残疾高危表现的儿童,即出生时未发现异常,但在发育过程中表现出神经精神运动发育滞后和偏差的儿童。


六、对具有智力残疾高危因素的母婴群体应该采取的早期发现措施有哪些? 
       对这一群体应采取的早期发现措施包括三个方面:
    (1)对有智力残疾高危因素的孕妇在孕早、中期进行产前筛查和诊断,及早发现唐氏综合征、脆性X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
    (2)普及新生儿筛检,及早发现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等先天代谢性疾病。
    (3)对有围产期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定期进行发育监测追踪和智能评估。


七、婴幼儿智力残疾有哪些早期线索?
       如果婴幼儿出现以下多项行为表现,应及早到专业机构做智力残疾筛查:

(1)出生10~16周后仍不出现社会性微笑(对抚育者表现出的交往性微笑),对声音缺乏反应,不注意别人说话。

(2)吸吮能力差,咀嚼晚,喂养困难,吃固体食物时容易出现吞咽障碍和呕吐。

(3)哭声尖锐,或呈尖叫、哭声无力,缺乏音调变化。

(4)视觉功能发育不佳,不注意注视周围人和事物,缺乏双眼追视物体的活动。

(5)8个月后仍持续关注自己手的动作。

(6)1岁半后还经常淌口水。

(7)2岁后还故意把东西往地上扔。

(8)2~3岁还经常把玩具或手边物品放进嘴里。

(9)四肢协调能力弱。2~3岁后走路两脚依然相互乱碰。

(10)清醒时有磨牙动作。

(11)对周围事物和玩具缺乏兴趣或兴趣短暂、精神不集中、反应迟钝。

(12)多睡,睡眠不宁,入睡难或易醒。

(13)过度激惹、惊跳,无目的地多动。

(14)肢体自主活动少,动作僵硬。

(15)运动或动作发育明显落后于同龄儿。